師說
  • 1,083 views,
  • 2015-01-13,
  • 上傳者: 系統管理者,
  •  0
唐代承襲六朝餘風,崇尚佛、道,僧人稱「大師」,道士稱「鍊師」,自古以教人為業的儒者反而沒有師名。韓愈既撰〈原道〉,論儒學才是先聖相傳的正統,佛、道不應喧賓奪主;又撰〈師說〉,宣揚以儒為師的必要。二文互相發明,所以文中之「師」實指儒者,「道」則指儒學。〈師說〉除了凸顯儒家思想的師道觀外,從而進一步闡明「學無常師」及終身學習的意義。
翻譯
1.
古時候求學的人,一定有老師。老師是傳習修己治人的學術思想,講授學業、知識,解答道業上疑惑的人。人並不是天生就明白一切的,誰能沒有疑惑?有了疑惑卻不請教老師,他的疑惑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了。

出生在我之前的人,他懂道理本來就比我早,我就向他請教;出生在我之後的人,若是他懂道理也比我早,我也會向他學習。我所要學的是道理,又何須計較他年紀比我大或比我小呢?所以不用論貴賤或年紀,誰懂得道理,誰就是我的老師。

唉!從師問學的風氣,早已很久不流傳了啊!想要人沒有疑惑是很困難的!古時候的聖人,他們的學問道德遠遠超出一般的人,尚且還向老師請教;現在一般人,他們的道德學問遠不及聖人,卻認為向老師學習是可恥的。由於這個緣故,聖人更加聖明,愚人更加愚笨;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,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,大概都是因此而產生的吧?
2.
人們疼愛自己的孩子,選擇老師來教導他,但是他自身認為向老師請教是可恥的,真是糊塗啊!那孩子的老師,只是敎他們讀讀書,熟習斷句點讀的人啊,並不是我所說的傳習做人作事的道理,和解決道業疑惑的啊!不懂得斷句點讀,肯向老師學習,不能解決疑惑,卻不肯請老師指導,學習小的卻把大的遺漏了,我看不出他高明的地方啊!

巫師、醫師、樂師和各種工匠,他們跟隨老師學習而不認為是可恥的;但是士大夫這一階層的人,一稱呼「老師」、「弟子」,大家就圍著取笑他們,問他們原因,就回答:「他和他年紀差不多,學問也差不多啊!向地位卑下的人學習就感到十分可恥,向官位顯赫的人請教就接近於諂媚。」唉!從師問學的風氣不能恢復這是可以知道的。巫師、醫師、樂師和各種工匠,士大夫不屑與他們並列,現在士大夫的才智反而趕不上這些人,這真是令人感到奇怪啊!
3.
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,孔子曾經帶郯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為老師。像郯子這類人,聰明才智都比不上孔子。孔子說:「三人同行,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。」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,老師不一定什麼都比學生高明,懂得道理有早有晚,學術技藝各有專長,如此罷了。

李蟠,十七歲,喜好古文,六經傳籍,都已經通曉熟習,不受當時風氣的拘束,像我請教,我讚美他能實行古人從師問道的道理,就寫了這篇〈師說〉送給他。
原文:
古之學者必有師。師者,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?惑而不從師,其為惑也,終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其聞道也固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;生乎吾後,其聞道也亦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。吾師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!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,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嗟乎!師道之不傳也久矣,欲人之無惑也難矣。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遠矣,猶且從師而問焉;今之眾人,其下圣人也亦遠矣,而恥學於師。是故圣益圣,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為圣,愚人之所以為愚,其皆出於此乎?愛其子,擇師而教之,於其身也,則恥師焉,惑焉。彼童子之師,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,非吾所謂傳其道、解其惑者也。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師焉,或不焉,小學而大遺,吾未見其明也。巫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不恥相師,士大夫之族曰“師”曰“弟子”之云者,則群聚而笑之。問之,則曰:彼与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,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。嗚呼!師道之不复,可知矣。巫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。吾子不齒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歟!圣人無常師。孔子師郯子、萇子、師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賢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。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。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、六藝,經傳皆通習之,不拘於時,學於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師說以貽之。
訪客如要回應,請先 登入
    資料夾 :
    發表時間 :
    2015-01-13 13:02:25
    觀看數 :
    1,083
    發表人 :
    系統管理者
    部門 :
    翻轉教室
    QR Code :